买房困境引发的纠结
一位28岁的北京街道办公务员姑娘,手握集体户口,却因买房焦虑想逃回兰州老家。家里原打算卖兰州老房子帮她凑首付,却因楼市低迷未能如愿。她不忍心让父母动用养老钱,每天挤地铁回昌平合租房,面对同事讨论学区房政策,感到无比焦虑。她向人求助,不知该回兰州考编,还是继续在北京死撑。
北京买房并非单打独斗
对于这位姑娘来说,在北京买房并非只能单打独斗。婚姻是资源配置的最优解,她带着户口和编制,找个有首付能力或行业潜力的搭档,两人组队打副本,房子或许就能慢慢解决。比如作者的前同事,夫妻二人一个街道办科员,一个航天院工程师,结婚时男方家掏了80万,女方用公积金扛月供,去年在大兴买了套89平经适房。这年头,夫妻店才是北京生存法则。
回兰州发展未必顺遂
回兰州发展也未必能逆风翻盘。先说就业,兰州体制外机会有限,作者表弟兰大硕士毕业,回兰州找工作八个月,最后进了一家教培机构当课程顾问,月薪5000,周末还得带家长逛校区,且公司上个月刚裁了一波人。再说考编,2023年兰州市某区公务员招考,2000人抢5个岗位,行测没上75分连面试入场券都摸不着。相比之下,她现在端的可是镶钻铁饭碗,北京公务员薪资虽不高,但隐性福利很值钱。
孝顺方式可以更灵活
孝顺父母的方式可以更灵活。她留在北京,每月寄4000块回家,比回兰州赚5000更实用。兰州护工一天180,多挣的钱够请人每周陪爸妈晨练三次,降压药直接天猫超市次日达。有时候,让父母活出精气神,比困在老家大眼瞪小眼强百倍。比如作者的发小闺蜜,在北京当社区社工,去年把父母接来同住,老两口生活丰富多彩。
总结与建议
从现实角度看,北京户口是黄金船票,公务员身份是护城河,婚恋选择权也有云泥之别。给她三条破冰攻略:一是死守编制,街道办干满三年有机会调民政局;二是精准狩猎,重点攻略科研院所、国企总部、三甲医院的男生;三是给爸妈造梦,等申请到共有产权房,接他们来北京。最后作者表示,北京是口高压锅,但熬出来的肉汤,兰州牛肉面馆永远炖不出那味儿。留在这儿,最次也能混成北京媳妇;回了兰州,可能连当兰州拉面馆老板娘的本钱都攒不够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28岁北京街道女公务员买不起房想辞职回老家,这可行吗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